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5595fdcf958bb7184.jpg
发布日期:  2018-08-31

    中国政府网8月29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成立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的通知》称,根据机构设置、人员变动情况和工作需要,国务院决定,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调整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调整为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对领导小组组成单位和人员进行相应调整。

    其中,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组长一职由韩正兼任。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始于2017年,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组长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兼任。

    2017年10月16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宣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自2017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

    该《通知》称,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当前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健全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强化土地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

    除组长张高丽外,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由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兼任,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时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兼任。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现调整为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后,副组长分别由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学东、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兼任。

此外,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是阶段性工作机制,不属于新设立议事协调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然资源部,办公室主任由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兼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成立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成立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的通知

    国办函〔2018〕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机构设置、人员变动情况和工作需要,国务院决定,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调整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调整为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对领导小组组成单位和人员进行相应调整。现将调整后的名单通知如下:

    组 长:韩 正  国务院副总理

    副组长:丁学东  国务院副秘书长

        陆 昊  自然资源部部长

    成 员:林念修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唐承沛  民政部副部长

        刘 伟  财政部副部长

        王广华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

        赵英民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

        黄 艳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周学文  水利部副部长

        屈冬玉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李晓超  统计局副局长

        李树铭  林草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是阶段性工作机制,不属于新设立议事协调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然资源部,办公室主任由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兼任。领导小组成员因工作变动等需要调整的,由所在单位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报领导小组组长审批。

国务院办公厅

2018年8月20日 

 

1535355374716350.png
发布日期:  2018-08-31
    2018年8月21日至24日,第二十一届中国遥感大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遥感委员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中科卫星应用德清研究院、中共德清县委、德清县政府、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党工委和湖州莫干山高新区管委会承办,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中农批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等28家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和组织机构协办。


参会领导嘉宾合影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原主席王钦敏,浙江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冯飞,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一司副司长赵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主任童旭东,湖州市副市长杨六顺,德清县副书记敖煜新出席并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郭华东、吴一戎,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等14名“两院院士”及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出席大会。第二十一届中国遥感大会由大会执行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副院长、中科卫星应用德清研究院院长顾行发主持。






精彩回顾

    本届中国遥感大会的主题为“遥感与数字中国”,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等重要精神的贯彻落实,更是在我国遥感领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体现。
大会设置了13场极具政策高度、学术深度和知识广度的特邀报告,7场不同主题分论坛,5组学术分组讨论及中国遥感应用创新成果展。内容涵盖了空间信息与数字中国、智慧城市及遥感大数据应用、通导遥一体化空天信息智能服务系统(PNTRC)、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介绍等议题。应用范围包括环境减灾、农业农村、城市智慧、自然资源、遥感前沿技术等方向。
大会期间还举办了中国遥感应用协会智慧产业创新联盟会员大会、高分丛书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中科卫星应用德清研究院暨创新创业集中签约仪式、中科遥感集团与中农批冷链“千眼”卫星星座签约仪式和第十届“航天宏图杯”中国青年遥感辩论会等活动。中国遥感委员会遥感科技期刊专业委员会也在本次大会宣布成立。
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院长吴一戎院士表示,地理信息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应用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具有十分广阔的产业化前景。他指出,地理信息发展核心是数据,遥感是数据采集最为关键的手段之一,在德清产业发展中,要重视以数据牵引来构建产业链。他同时称赞德清县选择地理信息作为发展的方向,打造地理信息小镇平台的高瞻远瞩,以及德清县政府和德清研究院对本次大会的大力支持。
 

童庆禧院士

    我国遥感权威专家童庆禧院士表示,遥感跟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遥感信息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指出遥感卫星分辨率的迅速提高,有助于优化城市建筑、街道、交通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监测与评价,对城市管理部门提供更好的信息和决策建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员郭华东在本次大会上作了《地球大数据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报告。郭华东表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大数据对占据未来发展的主动权至关重要,地球大数据服务可持续发展需要遥感数据、定位数据、地面测量数据和经济地理人文数据等共同驱动。
 


大会执行主席顾行发
    大会执行主席顾行发进行大会总结,表示本次大会选择在德清召开,14位院士到场参会并作主旨报告,是对德清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德清研究院作为卫星应用的创新平台,将努力引进创新资源落户德清,创建区域创新应用中心,为政府、企业、大众服务,推动德清在“数字中国” 建设中走在前列。未来德清研究院将借助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的东风,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加快做实做大,努力实现“德清航天、全球产业”的既定目标。
大会期间吴一戎院士和郭华东院士先后前往中科卫星应用德清研究院调研工作,并参观了浙江省微波测量重点实验室,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赏。
    与此次大会同期举办的还有第十届“航天宏图杯”中国青年遥感辩论赛。此次辩论赛共有来自武汉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支代表队,就“定量遥感的不确定性主要在于模型误差”等5个辩题进行了激烈而富有内涵、充实而见解独到的交锋。
    最终,武汉大学代表队、北京大学代表队、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代表队分获此次大赛的冠军、亚军和季军。担任此次辩论赛评委的多位院士均表示,青年辩论赛凸显了当代青年人对遥感产业的思考,也让大家看到遥感产业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思维后迸发的新力量;遥感产业的未来还需注入更多专业人才,希望各位学子继续投身于遥感事业,为我国遥感产业长远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微信图片_20180831151827.jpg
发布日期:  2018-08-31
   欧洲空间局(ESA)的风神(Aeolus)卫星于8月22日发射升空,执行为期3年的任务,在全球范围内监测风力。 



▲图| 风神在发射塔内,来源ESA

    风神卫星是世界上第一个风力测绘卫星,它从法属圭亚那库鲁的圭亚那空间中心由一枚织女星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地面任务控制人员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校准航天器上装载的仪器,包括一个紫外激光系统,它将用于测量大气层中最低30公里范围内的风速和风向。
    ESA在1999年便批准了风神项目,但是开发该卫星仪器花费的时间比预期要长得多。制造一种能在真空中运行的强力紫外激光器所出现的复杂情况曾是一个主要问题。
一旦风神卫星开始科学观测,来自该项目的数据将被纳入数字天气预报,从而改善各国气象机构的预测水平。
    风神是一项耗资4.8亿欧元(5.5亿美元)的项目。风神卫星重约1260千克,携带了一部直径1.5米的望远镜、一部散射接收组件和一台多普勒测风紫外激光雷达。该紫外激光雷达每秒观测50次,每道激光束会激发出数十亿个光子照向大气。而每道光子束中,大概只有几百颗光子会由于跟大气分子的碰撞而恰好反射回卫星。根据多普勒效应,科学家通过输出脉冲与反向散射信号间的延迟,就能计算出风的方向、速度和移动距

▲图| 模拟图,来源ESA

    研究人员之前曾在飞机上使用类似的激光系统研究特定区域的风,但风神项目将是第一个覆盖整个地球的风力测绘任务。如果风神按计划运行,它的数据可以显著改善热带地区的气象预测水平,在地球中高纬度地区也能提高几个百分点的准确率。
    “你可能认为这并不是很多,但如果我们的预估水平能够提高2%,对社会便能够贡献数十亿美元的价值。”英国雷丁市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气象学家Lars Isaksen说。例如,更好的预测能够让人们更好地应对风暴。
随着风神卫星的成功发射,地面任务控制人员计划在9月启动激光系统,初始数据将在2019年1月底前到达,并在4月前合并到预测系统中。该项目的目标是在卫星收集到这些数据后的3个小时内提供风速测量数据。
    “尽管这项任务只有3年,但如果风神的技术被证明是可靠的,它将有助于为未来的风力测绘卫星铺平道路。”瑞士日内瓦世界气象组织全球观测系统负责人Lars Peter Riishojgaard说。

▲图| 效果图,来源ESA

    到目前为止,气象学家已经拼凑出了来自各种资源的风力信息,包括气象气球和飞机飞行。但还没有卫星能够直接测量风速,尽管科学家可以依据卫星测量的云层移动结果推断风速和风向。
    研究人员希望后续的任务不会花那么长的时间来开发。“我们在1999年便设计了这个家伙,”德比尔特市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大气物理学家Ad Stoffelen说,“看到它飞起来真是太令人兴奋了。”
    图卢兹市法国气象预报机构气象学家Alain Dabas表示,风神卫星的激光无法穿透厚厚的云层,因此它将无法看清像飓风这样的风暴系统。
    但它将能够追踪其他现象,例如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灰尘,或者扩散到不同高度的污染物羽流。“我确信会有一些有趣的发现。”Sara Tucker说。她是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波尔航天公司的一名工程师,从事风力激光测量工作。
 
微信图片_20180831145827.jpg
发布日期:  2018-08-31
   8月29日上午,2018年全国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主场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主场活动由自然资源部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活动主题为“强化国家版图意识,共同守护美丽中国”。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李永杰,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琥,青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鲁明分别代表自然资源部、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出席活动并致辞。

 

 图| 活动现场


 图| 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李永杰出席活动并致辞





 图| 全国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小组领导向中小学校代表、媒体代表、社区代表赠送国家版图知识读本。



 图| 颁发“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大使”聘书

 

 

图|地图文化创意产品展示

据悉,201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施行一年多来,全国各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强化“保安全”“严监管”“强服务”“促发展”等职责,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大力提升地理信息服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建设、生态保护和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的能力与水平,取得良好成绩。当前,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正紧紧围绕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积极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





 图|参观地图文化创意产品

正确的国家版图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体现了国家在主权方面的意志和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外交立场。加强对国家版图意识的宣传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的明确规定,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面。本次活动旨在普及测绘法律知识,强化公民国家版图意识,维护国家版图尊严,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更好地融入、服务、支撑自然资源工作,更好地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和技术建设美丽中国。

 

图|“大美青岛”健步走

主场活动上,播放了国家版图意识宣传片;颁发了“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大使”聘书,撒贝宁、关晓彤及中国国家篮球队受聘担任“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大使”;全国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小组领导向中小学校代表、媒体代表、社区代表赠送国家版图知识读本;展示了地图文化创意产品,彰显出地图与艺术相遇的独特魅力。此外,主场活动还举办了“美丽中国”展览和历届少儿手绘地图大赛获奖作品展,开展了“大美青岛”健步走等活动。

来自全国人大、全国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小组、自然资源部、山东省、青岛市、部所属单位的相关负责同志、嘉宾及媒体记者共300多人出席活动。

又悉,主场活动举办前,自然资源部先期发布了活动宣传口号;精心设计了活动标识、主题宣传画、宣传海报,特别策划设计制作了“中国版图知多少”等互动游戏。8月29日至9月5日期间,各地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举行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包括举行测绘法宣传日主题宣传活动、召开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座谈会、印制张贴宣传海报、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品、制作短视频等,呼吁全民一起强化国家版图意识,共同守护美丽中。

下面是国家版图意识宣传片,一起欣赏祖国壮美山河,学习国家版图知识。


thumb_260_150_1530755483925.jpg
发布日期:  2018-07-05
    新形势下,大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驱动力,数字经济是大数据价值的全方位体现。九次方大数据创始人王叁寿认为,大数据将朝着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趋势推进。

 
    大数据走向资源化

    2015年9月,经国务院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要“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几年来,社会各界通过对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加速了数据的流通共享以及数据资源化进程。

    从大数据发展趋势来看,数据资源化正在逐步扩展至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数据要素将像以往的人口要素、土地要素一样,日益发挥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作用。

    当然,数据资源化的本质是实现数据共享与服务,而数据共享是数据资源化的基础。现阶段,构建数据共享服务体系,促进数据与业务应用快速融合,是助力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

    大数据走向资源化是大势所趋,在数据资源化的过程中,必须建立高效的数据交换机制,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以成为整合信息资源,深度利用分散数据的有效途径。

    大数据走向资产化

    资产一词,人们的理解往往带有金融属性,事实上,资产是由企业或国家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或国家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任何具有商业或交换价值的东西都可称之为资产。

    今天,大数据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水电煤”,成为赋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因此,在数字经济环境下,实现数据资产化是各领域产业升级最重要的着力点。

    实现数据资产化,首先要推进对信息资源的资产属性确定、权属确认、价值评估、交易等资产管理工作;其次,推进大数据法律法规建设,从国家层面建设统一、专门、全面的国家大数据法律体系。

    数据资产所具备的可复制、可共享、无限增长和供给的禀赋,打破了以往自然资源有限供给对增长的制约,为持续增长和永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可能,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

    大数据走向资本化

    进入大数据时代,90%以上的碎片化资源将被资本化,而数据,正在担当起新型资本的主角。

    随着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步伐加快、国家大数据战略逐步推进,我国大数据产业已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

    今年以来,随着大数据产业格局日趋成熟,处在A轮融资阶段的大数据初创型企业占比有所减少,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了B轮、C轮甚至D轮的融资。而这些企业在行业知识、技术架构等方面经验丰富,又经受过市场的检验,自然能够赢得投资人的信任。

    王叁寿介绍,九次方大数据在此前完成的三轮融资中,获得共计33家政府引导基金、顶尖产业基金先后注资加榜,吸纳资本市场超过12亿元投资。资本的加入,推动了九次方大数据在政府大数据领域的应用研发和推广。

    数据资本化离不开数据资产与其价值的连接,随着数据价值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引擎作用,数据资本化进程也将稳步推进。 
新闻中心